第48周(11月22日-28日)期间,全国生猪市场延续本月中旬以来小幅回调的的沉闷走势,少数养殖省份的活猪出栏价格破位下行,例如华南地区大型养殖集团报价区间跌破7.0元/斤,部分地区的屠宰企业按照生猪体重进行收购价格的区分。较之生猪现货市场相对平淡的整理走势,近期一则关于浙江杭州出现“3D打印猪肉”的新闻再次引起业内人士对于人造食品的热议……而新兴食品科技突飞猛进无疑与转基因技术实用化一道成为2014年全球畜禽养殖行业包括农产品市场的一抹“亮色”。汇易网认为,尽管“人造蛋”、“人造肉”已经在我们身边,但是技术成熟并不意味着短期可以成为传统肉品产业的直接竞争对手,当前国内生猪供需基本面格局与产业结构性调整,仍将是影响2014年岁末市场的主要因素。正如本网上一期周度评述文章——《多空因素参半,近期我国猪市反弹受阻显弱态》中分析和预测的那样,在节前中间环节和终端市场的备货真正启动之前,全国生猪收购价格再续涨势尚待时日。现具体原因I结合近期热点因素概要分析如下:
其一,高科技“打印人造肉”虽已端上餐桌,实用化、产业化之路仍将漫漫 之前,由知名富商巨额投资初创团队发明的“人造鸡蛋”,因其冠名与产品材质可能不符而遭全球日化消费品行业巨头诉讼,使得高科技(替代型)食品再次被世人所关注。今年6月份,华人首富李嘉诚投资1.8亿港元的“人造鸡蛋”在香港问市,随后李嘉诚基金投资美国纽约科技公司ModernMeadow……完成1000万美元的A轮融资,用于研发培植细胞、制造皮革等技术,即“人造肉”的研发进入试验阶段。近日,中国浙江省杭州市的一家生物科技公司对外宣称,可以通过3D打印技术实现人造猪肉的“生产”,也包括牛肉、羊肉等等都不在话下……不过,由于目前人造食品科技尚处于初创阶段,技术研发成本、原料生产数量包括成本优势较低都成为其商业化应用的“瓶颈”。当然,也应看到的是,人造蛋、人造肉也具有能够替代传统食品的独有优势,例如三高人群、素食群体可以享用到更为丰富和健康的替代食品,能够通过更为环保和更为节约的方式获得人造蛋白质,没有养殖污染,而且不再大量消耗饲料(粮食、油料、添加剂的消费几乎为零)和土壤、空气,在医疗、航天包括军事等多个领域也具有重要的使用价值等等,不过这很可能在数年之后,而且传统的活猪、鲜蛋等畜禽产品仍将牢牢占据消费市场主导地位。 其二,官方数据显示国内生猪屠宰需求疲软,节前大企业动向将主导猪价走势 近一周以来,全国生猪收购市场延续汇易网预测的“牛回头”周期性特征,主要因为各地环保整治力度加大带来的“挤出效应”继续施压猪市,而今年全国范围内的生猪疫病发生程度较轻、患病猪群的死亡率极低,包括母猪生产性能的明显提升,也对猪价反弹空间形成抑制。中国农业部最新公布的统计数据显示,今年9月份全国规模以上生猪定点屠宰企业生产量为1872.37万头,较2013年同期下滑3.27%,这也是今年下半年以来的单月最大(同比)降幅,预计10月、11月国内生猪屠宰量有望继续温和回升。值得注意的是,JCI市场跟踪了解发现,由于近月全国生猪价格冲高回落、波动加剧,饲料原料成本下滑托底养殖收益,包括活猪与猪肉之间的市场价差低于经销商的心理预期,使得不少地区养殖场(户)在栏育肥猪的体重最大竟然超过400斤,“牛猪”、仔猪的压栏现象也预示着今年元旦猪价涨幅或将相对有限。 截至本周四(11月27日),全国毛猪收购均价指数为13.98元/公斤,周比下滑0.15元/公斤,月环比基本持平,目前猪价较今年年内最高点(15.34元/公斤)回落了1.36元/公斤,较2013年同期水平回落了8.69%。同时,按照当前国内玉米现货市场均价2430元/吨折算,猪粮比在5.80:1,周比微降1个BP,猪粮比仍位于政府生猪调控预警的蓝色观察区域,全国生猪养殖行业依然处于价格、盈利“螺旋式”上升的复苏周期当中,这也基本映证着上半年所作出的市场预判。
|